首 页 要闻资讯 名家访谈 书画评论 鉴赏知识 书画摄影艺苑 书画名家 书画作品 摄影欣赏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名家书画摄影艺术-->> 书画名家-->>石溪

石溪
 

   半窗幽梦六六秋,
   一寸丹心志未酬。
   便有闲时笔墨趣,
   情思泄尽也风流。
   这是我为书法家石溪先生六十六岁生日所作的述怀。
   石溪,1948年出生在陕西咸阳。咸阳是千年帝都,承天之远,接地之气,悠悠文脉;咸阳是代出贤哲的文化圣地,这里有中国第一皇帝建立一统天下的秦都;这里有汉武帝茂陵;有汉长安城和汉景帝阳陵。期间汉唐帝王、皇后、大臣陵墓遍布于泱茫无垠的北莽山麓沃野之上。这里地上地下古代文化遗存丰富,闻名遐迩。
   就在这一块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无比丰厚、土厚水深的咸阳地区,清代末年走出了一位影响近代中国政坛与书坛的民主革命先驱,近代书法大师,书艺影响遍及世界的于右任先生。以于右任先生为代表,先后饮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还有贺瑞麟 、贺伯箴父子,有曾任国民党审计部长的茹欲立先生,有曾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主席的刘自犊先生。今盛世长安,好书画者芸芸众生,可谓星光灿烂各耀其辉。术业得专攻,学问得所成,艺术得所悟,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而,积累偶然有灵气而成。在当今中国书坛逐渐声名日重的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中,石溪先生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石溪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皇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会员。
   石溪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初学颜鲁公,继涉汉魏碑版墓志,后以汉隶为宗。取法于《石门颂》、《张远》、《曹全》诸碑,尤其钟爱二王、赵孟頫法贴。三十多年来,寒暑不辍,朝夕追摹,勤奋钻研,锲而不舍。师古而不泥古,注重传统,博采众长,融为一体,逐渐形成结构端庄,古朴浑厚、平稳俊俏、仪态爽秀,凝重而包含激情的风格。显示了浓厚的功力和精湛的艺术素养,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行家的赞誉。
   石溪先生隶、楷、草、行诸体皆通,他几十年临池不辍,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其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昆明、南京、海口等地参展,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单位国际友人收藏。作品编入《陕西省职工美术书法集》、《中国青年艺术家专集》、《陕西名家书画集》、《新世际国际名家书画展专辑(台湾)》、《陕西书画精品集》、《世纪风采人物》、《中国始祖祭》、《陕西百位著名画家走进榆林作品集》等。数百幅作品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延河》等报刊上发表。曾在省内外获得多种奖项二十余次。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华之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翰墨典藏奖、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书画金奖)、中国书画院收藏院特别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2006年在西安群艺馆成功举办大型个人书法作品展和《石溪书法作品集》出版发行仪式。被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电视台、陕西财富网、榆林新闻网、榆林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带着祖辈、父辈初启鸿蒙的谆谆教诲,带着地域文化圈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带着从小建立的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理念和“以天下为已任”的报国热忱,石溪走出咸阳到甘肃兰州部队当兵成为了一名军人,六年后从部队转业到咸阳市委工作,由于出众的才华,他被上调到了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作,从咸阳到了西安。工作上“一片丹心”兢兢业业为党、为国、为民,只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得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只求上对得起三秦父老,下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妻女,对得起自己的做人良心。这正是对中国历代文化人的传统美德的承续,更体现了有良知的普通平民的善良本色。
   在中国吏制史上,开国打天下莫不赖于张扬武功,而治理国家时又更多地倡导文治。所谓“文武之道上,一张一弛”是也。盛世兴文,就成了“治国平天下”的规律。大秦帝国曾有“以吏为师”之制。吏何以能为师?答曰:是吏必须具有文滔武略,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书法艺术是自古及今最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文化门类。自周代起就有“以书为教”的文化教育制度,汉代还有“以书取仕”的吏制举措。在“学而优则仕”的文治理念支配与影响下,历代从正途入仕者几乎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在仕人的文化修养架构中书法艺术是第一门,也是终其一生的一门基本修养。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瑰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空前繁荣,书法亦进入鼎盛时期,展示着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普遍性和时代性。书法艺术凝固着历史,蕴涵着文化。
   书法艺术追求“美、韵、趣、气”。美即俊美,如诗如画,赏心悦目;韵即韵律,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趣既趣味,饶有情趣,耐人寻味;气既气势,笔走龙虎,气息贯通。
  书法创作要体现出上述四字,一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有较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书法之技有大小之分。“大技”是文化底蕴,难度极高;“小技”是工匠之巧,相对容易。许多人终其一生学书法而无所成就,究其根本是徒有“小技”而不得“大技”之要。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蕴含着作者自己的高尚情感和情操。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对艺术充满激情,充满希望,才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在书法中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凡是在书法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结果。隔断历史,任何人都不会创造未来。艺术家要有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追求名利者,终究被历史淘汰。
   石溪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学习之中,投入到与书法艺术相关的诗词歌赋的创作、书学理论的研究之中,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多年来无论居家还是出差在外,他都不断临贴、研习书法,书法创作成了他的“日课”。
   时间是位公正的老人,有耕耘就是收获。几十年过去了,桃子也该熟了。现在我们看石溪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你会深深地感动于他治学治艺的精神,也会感动于他精湛清新的书法艺术创作,更会感动于他书法创作中自然流淌的文人书法的书卷气。
  石溪先生好学善悟。他创作的行草 (李白《将进洒》)真乃“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其穷谓之趣”。其书艺术讲究的是种开张天岸马,苍茫大痴笔;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穷天地事物之变,发喜愕忧愉之情,气势博大而于楹尺之间,激情洒脱而不失距度。融合了于右任先生的笔意,精于布白,意融笔畅,潇洒飘逸,雅丽中透峻拔,遒健中吐婀娜,可谓气象万千,挥洒自如,畅快淋漓,直达入妙通灵之境,通体洒脱、灵动、精神,既然有传统之气,又有创新之风,同时具有尚武精神,大气磅礴而又秀雅多姿;创作的隶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股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古朴醇厚,时而婉约,时而凝重,时而洒脱的诗人、书法家的气韵,令人震动,令人感奋,令人随着他的书法点线而心潮 起伏。这种书法所表现的胸襟、气息,只有他独具。他的行书(毛泽东《沁园春·雪》),无论从运笔、结体,还是谋篇、章法、都追求一种公正奇骏、字正昂然和俊健的灵动、焕发的神采以及纵横千里的气势和刚柔并济的兴致。他用笔十分骄勇,起势劲拔大方,锋势舒畅迅捷,笔法纵收自如,疏朗而不松散,秀丽而不娇媚,飞动而不虚滑,悬腕之笔在醉痴中跃然纸上,笔笔皆活,字字有神,篇篇落笔有声的墨迹,显得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其作品雄健藏于锋毫之中,灵锈钟于奇巧之间,艺术蕴于意境之中,激发神韵之升华,探寻书法之真谛,让读者充分感受了名家之所悟,彰显了民族之精华,实乃难得。创作的团扇楷书 (陶渊明《桃花源记》),凸现出东方审美情调,刚柔相济,阴阳巧妙结合,作品中那风骨卓然的线画,遒劲洒脱的笔势,连贯生姿的结体,流畅隽秀的韵致,给人一种大气磅礴、苍茫朴拙、茏郁凌霄的艺术感染。仿佛诱人进入深山林莽之中,见古藤盘根,攀援竞秀,花枝繁茂,倩影婆娑,又听泉鸣鸟啭,清风穿林,让人神情倾倒,悠然渗透出草木峥嵘,天地豁然,人与自然一体的舒畅与自在,意境美妙极了!
  经过数十年努力,石溪在临写、集字习作中打下了中国书法笔法、结字、章法美的基础。与此同时,他广泛涉猎,反复临习、研讨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何绍基、王铎等人的书法作品,在博稽约取中逐步找到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书法语言,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心线”。笔法、笔势的跌宕起伏、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焦墨飞白的使用,结字的斜侧疏密变化奇正相辅,章法的气息贯通,形成了他自己个性化的书法语汇。元鲜于伯几曾主张作书法画当“以气胜得之”,把笔染翰时高呼“胆!胆!胆!”石溪先生的书法最可称道之处就在于融汇诸家笔法、笔势之后的胆略与气魄。他的作品,无论是隶书作品,还是行书作品、楷书作品或是行草作品,无论是中堂、对联、扇面、团扇、屏条、长卷;无论是大幅巨作、尺幅小品,都能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力感。从他的纷纭多姿的书法艺术作品中,在书法的精神内质与文化气脉上,传承了先贤们重在写气、重在神韵、意在笔先、力在情趣的艺术造诣,悟道于心,倾注个性,诉诸笔墨,在师古创新的笔墨情趣中,修炼自己的性情,追求独特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中苏轼、米芾之法忽隐忽现;鲁公二王之意似有似无;汉隶魏楷之趣若即若离,诚可谓取来百家米,熬成自家粥。豪情入书,雄厚苍茫,随意生态,直率多姿,道法自然,妙趣天成,应当看作是他书法的最大特征,也是这位书法家的个性之所在。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书外求书”是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美的深层追求。石溪先生也象古今成大家的书法家一样,早在研讨书艺之前就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修养。因为书法的“书卷气”,是书家本人的全面艺文修养的自然物化形态。“书卷气”实质上就是“致位育”的“中和”之气。“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这种流注于古往今来中国文化遗传因子之中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之气,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到的。时下“文人书法”、“学者书家”已成为非常时尚的称谓。由此也相引了一点误会:无论有无真学问都会被捧为“文人”、“学者”;无论这样、那样的“文人”、“学者”是否认真研讨过书法艺术,一拿笔写字都会被誉为“学者书家”,其作品也自然成了“文人书法”。其实中华民族的每一门艺术门类既有全民族共通的文化思想、审美理念,更有各自的艺术技法、艺术规律、审美观念。没有登堂入室地花大力气苦练基本功,由技入道,是不可能成为该门艺术内行的。书法也是这样。“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的于右任先生,在把民族精神的振兴和书法连接起来的同时,还要下苦功“朝临”、“暮写”,数十年后,始成大家。石溪先生将诗文与书法相辅并修,正是他书法“书卷气”之源头。他创作的大量书法中对中国古今诗文词赋的精神再现,用书法这一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表达了凭吊中华文明古迹思古之幽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百般感悟,表达了自己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盛世年华的赞誉,表达了自己诗人般的激情与感奋。书法已成为石溪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无绝顶我为峰”、“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佳句,都是他文人情怀的自然抒写。这些入书的诗正与书法作品形式美的情怀相得益彰。书法的“书卷气”让他的作品自然进入了当代文人书法的序列而神采奕奕。
   石溪先生书法取得这样成就,有他自己的勤奋努力炼就的扎实功力为基础,有他个人对书法的理解、认识,由此而进入了一个自主的、很随心所欲的、很有把握有信心的创作阶段,他的大作品浑厚、豪爽、雄强、大气;他的小作品端庄、秀丽、委婉、朴实。他整体上的作品,虽兼收多家风格,但又经过自己的修养酿造,变成了不同于别人的、而是自己独有的风格。如此高的层次,是很难得的。他的书法即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把自己的审美文化修养都融入到了作品中。使其书法道法自然,妙趣天成;质朴无华,直率多姿。
   这就是找到了自己书法语言的石溪先生的书法艺术给我的启示。我十分欣赏石溪先生的书艺,从他的寓传统于新意,寄浩气于笔墨的作品中,读出了一种中国书法的价值与尊严!
   已逾花甲的石溪先生,前面的艺术空间更大、更长、更远。最近他把自己前一段的书法创作集结出版,我很高兴地看到他今日丰硕的艺术成果,说了一点自己的读后感,以期与作者、读者共话书道,更期望石溪先生不断有更新更美的作品,奉献给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奉献给祖国、民族和人民!
   

 
  相关作品  
石溪作品
石溪作品
石溪作品
石溪作品
晁海作品
晁海作品
  热点关注 | 更多>>
“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
张弘:中国美术教育机构江湖化严重&
民国海派书画:投资收藏最佳选择
李小山谈争论不休的中国画问题艺术的
揭开艺术品评估工作面纱-呼唤权威与
警惕书画界的娱乐化倾向
中国当代艺术被狂炒 某些
从“中国美术观”的缺失反思当代中国
《吴冠中画语录》——吴冠中妙语观止
  鉴赏知识 | 更多>>
两两相顾 传统花鸟画里的
“笔墨当随时代”的悖论
清官板桥 三绝传世
画中没有平常人——陈洪绶的人物画
黄宾虹《万松烟霭》:如入夜山
大唐诗人心中的美学范式:豪放&nb
警惕十大俗气画家
艺术之路:黄宾虹的曲高和寡和齐白石
“变”——是行草书章法不变的真理
 
今日艺术网 艺展网 书画纵横网 中国书法家网 凤凰书画网 陕西名家书画网 人民书画艺术网 光明日报网
人民网 榆林书法网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国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画网 中国画廊网 陕西名家书画艺术研究院

 

Copyright 2013 陕北大视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陕西榆林市开发区榆林大道西 投稿热线:13468806220 / 13038966958 投稿邮箱: m13468806220@163.com 联系人:王主任 马主编
已经有3998244人访问过 陕ICP备13008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