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资讯 名家访谈 书画评论 鉴赏知识 书画摄影艺苑 书画名家 书画作品 摄影欣赏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名家书画摄影艺术网->>名家访谈
诗情至处笔生辉 只留清气满乾坤——书法家杨文晓书法艺术鉴赏
  发布人:网站主编    发布时间:2019/4/11 11:57:35
 

 

诗情至处笔生辉 只留清气满乾坤

     ——书法家杨文晓书法艺术鉴赏 

 

马金莲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黄河、大漠、红崖、甘泉、碧流、西风、古道、绿洲、蓝天、白云、牛羊、毛驴、高粱、荞麦、枸杞、苦菜、甘草……一切都在灿烂的阳光下自自然然的呈现在你的眼前,就像赤裸裸地暴露着爱情的花儿、信天游一样,执情、豪放,随风飘荡无遮无拦……


   这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
这里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集合部,也是宁晋文化、宁蒙文化、宁秦文化的结合部,这一地区形成了以汉回蒙文化为主体的流光溢彩多样的文化圈,许多书法家、文学家、历史名人都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杨文晓先生就是在这一文化氛围中逐渐走出来的一位勤奋努力、学养深厚而又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是宁夏中卫市书法界久负盛名的书坛领军人物。
杨文晓,字墨轩,号猛志,身兼各种社会职务:现任宁夏中卫市政协委员、西北书画院副院长、中卫市分院院长、中卫市墨轩书画院院长、中卫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等。1964年出生在甘肃通渭一个书法世家。毕业于中国煤炭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甘肃通渭县素有“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之称。在通渭,老百姓热爱书画,喜欢收藏已经成了一种风俗,甚至是一种教化和信仰。他的祖父是民国年间的乡绅,为人贤达,学问渊博,德高望重。从小杨文晓在他的祖父及父亲的教诲下,对书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日后潜心书法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文晓酷爱书法艺术并投入其中,临习二王、欧、柳、赵等诸多历史名贴名作数十年不辍。继承传统而不拘于传统,顺应朝流而又不随波逐流。刻苦勤奋,各体兼修,尤以楷书、榜书见长,他的多幅书法作品被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杨文晓先生自2006年8月创办中卫市墨轩书画院以来,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书画艺术交流活动。每年春节,为千家万户免费书写春联,深受人们的赞誉。他还多次组织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在中卫举办书画作品展,组织书画名家进学校、进军营、下基层,为广大师生、部队官兵和基层广大干部送上书画家的墨宝。让书法文化和书画艺术在中卫这片土地上发扬广大!他还多次给全市各学校、市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捐献自己的书法作品。汶川地震杨文晓义写义卖,为灾区捐款1.36万元。
通渭人用“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进行了自我诠释,透露出的是一种共识、一种自豪、一种坚守、一种信念;而在外地人眼中,表达的是一种怀疑、一种惊叹、一种赞赏、一种尊崇。甘肃省委宣传部原部长连辑曾说过两句话:“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
带着他人生的远大理想,1982年,杨文晓辞去了公职,远离故乡和亲人,带着妻子、儿子举家搬到了宁夏中卫市,在这里安家落户。天资聪明和勤奋好学,给他日后的书法创作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出众的才华,在中卫本土,杨文晓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一名政协委员,在潜心书法艺术创作的同时,他还时时关注着当地书法的创作与发展、传承与艺术。杨文晓说:“我一直很关注文化事业在中卫的发展,我期待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杨文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书法家、政协委员的职责与担当。下基层,走农林,进社区,与其他书画名家们一起到高校、到军营、泼墨献艺,为繁荣和促进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充分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书法家的善良本色。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杨文晓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从起步临贴到潜心练习、创作、研究、历时几十年。他崇尚师古而不泥古,力求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以行、楷见长、兼及草、隶。注重以不同笔法、笔意表达不同的书写内容,努力使作品展现形体美、旋律美、意境美。
    杨文晓先生的书法作品墨韵多变,既沉稳、豪放、大气;又清新、秀丽、飘逸;既浑厚、苍健、硬朗,又古朴、古风、古韵。他的书法在国内书法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这饱含了他多年的文化积累,他不仅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力,而且从文学、摄影等多种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他认为只有高尚的品格,脱俗的情操,渊博的知识,才能有条件成为艺术家。在生活中,他始终以大度乐观的态度包容一切。反映在书法作品中则时时渗透出一种豪放、高雅、挥洒自如,气势磅礴之大气,从而也表现出了他的善良、坦诚、大度、积极、乐观的文化人风度。
杨文晓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几十年,不完全以古人的法帖为唯一可取之源泉,而更多的是以物象,以大自然为根本源泉,而书法艺术已经是他看世界,面对自然,在社会中与人交流的一种潜在意识,他把对书法的哲学理念,理性思考和感性反应都统统的溶入在生命之中。他把书法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对书法艺术的挚爱,近乎于对宗教的虔诚!
     多年来,他坚持以书法言志,以书法寄情,注重书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注重书法作品的文化含量、精神品位和时代气息,注重艺术品德的修养,结合创作实践,探索书道真谛,在不断地自我武装、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中寻求书艺的提升与进步。
   书法这种文化,是一种“线条”的艺术,“线条”在蒃、隶、楷、行、草诸体中,其表现是千姿百态的。数千年来,波澜壮阔的书法文化之洪流,都是借助“线条”的运用。书法已经把“线条”推进到超然绝妙的境界。对书法“线”的探求是杨文晓永远的课题。首先是临帖习字,读书阅世。沈尹默先生说:“书学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我们只有多读书,落笔自然“秀雅”,只有多临帖,格调自然“古雅”。道德学问,追求书道,缺一不可。书法是无声的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以净化了的有意蕴的“线”为表象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艺术,创造了抽象艺术的高峰。
    书法的实质,就是集诗词文赋,笔墨情趣为一体,运用线条来表达感悟与情绪。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通过观赏他的书法作品,就可以触摸到他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甚至生活阅历等。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其它各种艺术门类都很难达到书法作品这种跃然纸上的表现力。
    书法艺术追求“美、韵、趣、气”。美即俊美,如诗如画,赏心悦目;韵即韵律,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趣即趣味,饶有情趣,耐人寻味;气既气势,笔走龙虎,气息贯通。
书法创作要体现出上述四字,一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有较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书法之技有大小之分。“大技”是文化底蕴,难度极高;“小技”是工匠之巧,相对容易。许多人终其一生学书法而无所成就,究其根本是徒有“小技”而不得“大技”之要。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蕴含着作者自己的高尚情感和情操。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对艺术充满激情,充满希望,才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在书法中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凡是在书法上有成就的人,都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结果。
   古人云:书,心画也。书如其人。而独具特色,既有传统审美韵味,又有鲜明个性的“线条”是书法的基石。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将此爱好作为一生的追求,那么,对“线条”的探索就是终其一生的课题。用点线构造的中国文字书法,必然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要从独特的个性线条中表现出感情、理解、积淀等,还联系着书者的生活环境、阅历而形成的美学根源。书法“线条”是书者情感自律的外化,书法“线条”的力不仅是书者传统的功“力”,也是书者生命力的表现。
   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如其志。杨文晓先生的书法作品就是他人品、学养、志向的反映。几十年来,日复一日,他拈了他的毛笔,蘸足生命的墨汁,如痴如醉地练习临摹,就这样,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打下了严谨坚实的传统功底,为他大气、厚重、气韵生动的书风定下了基调。正如他所说:书法是我心灵的净土,是我永远的功课!沉浸在书法的茫茫大海中,能让我忘却尘世间所有烦扰与喧嚣……
杨文晓先生有着海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表现在书法上也显示出一种浩然大气和巨大的包容力。他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楷、行、草、隶四体皆能,尤以楷、行为佳。走进他的身边,观赏先生作书,觉得眼前大江奔腾,耳边雄风呼啸,心中春光明媚。宣纸铺在书案上,只见先生神情自若,笔跃纸上,藏露、顺逆、中侧、偏正,八面出锋,挥洒自如,虽迅疾异常,却笔笔有神。他那雄浑俊阔、潇洒飘逸的行书,如决堤的瑶池,行空的天马,出神入化,夺人魂魄,令人如痴如醉!
     我读书法,常有两种感受层次,一种是很快沉浸在线条、墨色、黑白、布局、韵味,即线的形式美中,流连忘返,进入一种抽象的情绪美境。这是书艺之美。还有一种情况,在对艺术本身的美有了感受之后,很快越过形式美的层次,甚至忘掉了笔墨情趣,从线条中去领略人生、人格,以至完全进入了人生、人格的对话和融通,这就是由书艺之美进入了生命之美,前者是艺术的欣赏,后者是心灵的震撼。就这样,以笔墨为中介,欣赏者和书法家的精神便由应和走向交融!
     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朴实善良的精神品格,求实存真的工作准则,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诗书修养,扎实的书法功底,造就了杨文晓先生苍劲雄浑、典雅飘逸、冷峻硬朗、骨力通达、刚柔并济、自成一家的书法风格。他把所感所思皆寓之于书,书法乃杨文晓心灵的写照。于书,重骨气,讲神采,法自然,用笔精到,线条丰富,结  构奇巧,使他的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楷书重结构,行书重用笔。用笔多变,线条丰富,才能写出高人一筹的行书。杨文晓先生对线条质量要求很高,他的书法线条不仅有力度、厚度、节奏、还有弹性。因此,杨文晓先生的作品内涵丰富,变化无穷。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讲,“一画之间,变化起于锋杪”。这大概是对线条用笔关系最精到深刻的说明了。然而,要在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处理好这个关系,难度很大,要求很高,书之神采皆取决于此。书法家终其一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杨文晓先生在艺术实践中,经过长期探索,良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达到了心手双畅的艺术境界,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用笔方法。
    杨文晓先生创作的行书(李白《将进洒》),信手挥洒。直抒胸臆,刚劲凛然。是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情随笔走,意随锋出,正所谓“笔墨挥洒尽关情,无意于佳实乃佳”。品其书法、神禾斐然,灵气贯通,读来是那么灵动而又自然,清华与高逸并存。杨文晓先生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其用笔变化多端,酣畅潇洒,他的书法重骨气,讲神采,法自然,用笔精到,线条丰富,结构奇特,作品挺拔苍劲,风骨动人,雄强峻迈中含秀逸之气。
    杨文晓先生创作的楷书作品苏东坡《赤壁怀古》,那意蕴充盈的笔锋和飘渺神奇的结体,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畅快淋漓,直达入妙通灵之境,通体洒脱、灵动、精神。观其所书,“行神如空,行气如虹。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波行健是谓存雄”。更有“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之气象”。细细品味他的这幅书法作品,总感觉生命里有种东西被粘附和吸引,仿佛和自己深爱的人在灵魂深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书法创作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杨文晓用自己的手,以中国的毛笔,通过砚台磨好的墨,酐畅淋漓地在宣纸上抒情,成就艺术华章。文字一但成为了书法,就化茧为蝶,具有了灵魂,成就了一生的华美。
唐诗宋词和书法是中华文化美的历程中最为壮观的风景。唐诗宋词与书法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是文化与艺术的精彩呈现。只有中国书法,才能够让诗歌换发出无限的魅力,让人获得心灵的陶醉。
    杨文晓创作的行草(刘禹锡《陋室铭》),用笔自如,不拘细节,信手挥洒,直抒胸臆。其书法作品典雅冷峻,潇洒飘逸、孤高硬朗,他用书法这一载体,给人以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杨文晓先生创作的行书《博爱》、《腾飞》、《物华天宝》、《天道酬勤》等,雄强大气、笔力沉稳、浑厚豪爽、遒劲深邃、刚健凛然、骨力通达!
杨文晓好学善悟,他创作的楷书(毛泽东《心园春·雪》、韩愈《说千里马》)等,精于布白,意融笔畅、雅丽中透峻拨,遒劲中吐婀娜,平稳中有飞动之势,庄重中有秀逸之美。其笔法、笔势的跌宕起伏,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结字的斜侧疏密,章法的气息贯通等,虽兼收多家风格,但又经过自己的修养酿造,变成了不同于别人的,而是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无论从运笔、结体,还是谋篇、章法,都追求一种公正奇骏、字正昂然。他雄健藏于锋毫之中,灵秀钟于奇巧之间,艺术蕴于意境之中,激发神韵之精华,探求书法之真谛,似有一种“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之感。其中的用笔给人一种自然、散淡之美。此外,其书法对墨的运用也及其讲究,先生在淡泊宁静中,寻觅创作的灵感,发觉自己的超旷之才,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了名家之风采!
杨文晓创作的行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用笔十分骄勇,起势劲拨大方,锋势舒畅迅捷,笔法纵收自如,疏朗而不松散,秀丽而不娇媚。创作的行草作品“宁静致远”、“海纳百川”等,没有过分地追求技法的完善和丰富,而是以意行之,写心中郁勃之气,笔笔皆活,字字有神,以浓郁的书卷气胜场,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的学识、修养和极高的才情。
    他创作的楷书《中华颂》,其书艺既有传统之气,又有创新之风。一股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潇洒飘逸,时而婉约,时而凝重,时而古朴,时而洒脱的文人、书法家的气韵令人激动,令人感奋,令人随着他的书法点线而心潮起伏。作品中连贯生姿的结体,风骨卓然的线画,典雅洒脱的笔势,流畅隽秀的韵致,使得整幅作品清幽凝重而不失骨气,清气弥漫而又荡气回肠,真可谓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杨文晓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学习之中。几十年来,他不断临贴、研习书法,书法创作了他的“日课”。他的书法最可称道之处就在于融汇诸家笔法、笔势之后的胆略与气魄,他的书法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他自己的勤奋努力练就的扎实功力为基础,有他个人对书法的理解、认识,由此而进入了一个自由自主的,很有把握的,很随心所欲的创作阶段。他的大作品浑厚、大气,豪爽、硬朗,他的小作品端庄、秀丽、婉约、朴实。他的书法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无论行书、楷书、草书,从他纷纭多姿的书法艺术作品中,在书法的精神内质与文化气脉上,他传承了先贤们重在写气,重在神韵,意在笔先,力在情趣的艺术造诣。他悟道于心,倾注个性,诉诸笔墨。在师古创新的笔墨情趣中,修炼自己的性情,追求独特的艺术境界,他把自己的审美文化、修养都融入到了作品中。因此,他的书法豪情入书,既刚健凛然又典雅冷峻;既质朴无华又秀丽委婉;既清俊起逸又直率多姿;真是道法自然,妙趣天成!这应当看作是他书法的最大特征,也是这位书法家的个性之所在。古人所谓有六法,第一便是气的生动,气韵不是技术,也不是功力,而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必然建立于广博的文化视野,深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过人的艺术天赋的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为此,杨文晓先生的书法作品尤为珍贵。
杨文晓先生深知,书法艺术是一座至上无极的高峰,唯有永不自满,永不狂妄,永不停步的攀登者,才有望在通往这一艺术高峰的道路上不断达到新的艺术境界。
杨文晓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书法文化在中卫这片大地上发扬光大”!这是杨文晓的梦想,为实现他的梦想,他在中卫市成立了“墨轩书画苑”,即“中国国画院、西北书画院中卫市分院”吸引了各地的书画家来中卫进行书画展和艺术交流。他还成立了中卫市青少年书法培训机构,亲自为学生上书法课。为了更好地给孩子们教授书法课,杨文晓多次到北京师范大学书法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名师出高徒,他培养的书法小学生在全国各类青少年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杨文晓先生的艺术世界中,道德完善是至上的。他为人处事,创作书法作品,强调的是人的品格、骨气和精神,其次才是文化,才气,灵气的艺术世界!追求人品和艺品的统一、道德的完美、艺术的精湛,构成了他完整而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
    杨文晓,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天空一颗闪耀的新星!















(作者简介:马金莲,女,中共党员,研究生同等学历,现为陕西榆林学院党委宣传部主任编辑
联系电话:15619900663,13468806220。邮箱:m3325766@163.com


 
 
  热点关注 | 更多>>
“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
张弘:中国美术教育机构江湖化严重&
民国海派书画:投资收藏最佳选择
李小山谈争论不休的中国画问题艺术的
揭开艺术品评估工作面纱-呼唤权威与
警惕书画界的娱乐化倾向
中国当代艺术被狂炒 某些
从“中国美术观”的缺失反思当代中国
《吴冠中画语录》——吴冠中妙语观止
  鉴赏知识 | 更多>>
两两相顾 传统花鸟画里的
“笔墨当随时代”的悖论
清官板桥 三绝传世
画中没有平常人——陈洪绶的人物画
黄宾虹《万松烟霭》:如入夜山
大唐诗人心中的美学范式:豪放&nb
警惕十大俗气画家
艺术之路:黄宾虹的曲高和寡和齐白石
“变”——是行草书章法不变的真理
 
今日艺术网 艺展网 书画纵横网 中国书法家网 凤凰书画网 陕西名家书画网 人民书画艺术网 光明日报网
人民网 榆林书法网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国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画网 中国画廊网 陕西名家书画艺术研究院

 

Copyright 2013 陕北大视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陕西榆林市开发区榆林大道西 投稿热线:13468806220 / 13038966958 投稿邮箱: m13468806220@163.com 联系人:王主任 马主编
已经有3998203人访问过 陕ICP备13008488号-1